关于街道人大代表活动站建设和运行的几点思考
郭巧琴 陶春晓
内容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实践有力推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在全过程民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同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在一起的优势,深入了解民情,真实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当好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人大代表活动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神经末梢,是代表联系选民、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有助于代表更好地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反映民声,推动及时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本文从代表活动站的设置、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发挥、活动站活动形式、活动站收集建议意见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 人大代表之家(站)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主平台,是实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阵地,成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窗口,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平台和有力载体。作为设置在街道代表之家下一级的代表联系群众平台,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提升活动站成效,现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建设基本情况
江津区建设有人大代表之家260个,代表活动站63个,民情联络点354个。2023年11月,江津区人大常委会迭代升级全区人大代表之家(站、点)指导意见,对迭代升级代表活动站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分别从提高运行标准、优化空间布局、培育特色品牌三方面对人大代表之家(站、点)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更好发挥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主阵地作用。
二、运行的积极意义
(一)运行好代表活动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党中央的重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实践有力推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大代表活动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神经末梢。按照区人大常委会要求,要提升运行标准,按照“基本配置规范化、年度计划定量化、活动形式多样化、问题处理清单化、日常管理智能化、品牌打造特色化”等“六化标准”,推动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常态化,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二)进一步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服务代表、受代表监督就是服务人民、受人民监督,这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应有之义,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基础。人民把自己的权力委托给自己选出的代表来行使,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群众排忧解难,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这是人大代表的职责要求。但也存在有部分代表对代表职责认识不到位、履职经验不足、履职意愿不强等问题。要让人大代表知道他是代表活动站的“主角”,为代表履职提供更优越的条件,增强代表责任感和荣誉感,因此,按地域设立代表活动站,组织开展代表学习培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开展一系列代表活动等,让代表们参与学习交流、履职活动的机会不断增多,联系群众越来越密切,真正发挥活动站“宣传站”“连心桥”“民意窗”“监督岗”“服务厅”的作用,促使代表从根本上把牢履职政治方向、提高履职业务水平、增强履职为民意识,淋漓尽致地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三)进一步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优势,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对自己选举和委派代表的基本要求。代表由人民选举,应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必须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方面走在前头,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代表活动站是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阵地和渠道,代表依托活动站,方便群众找到代表,方便代表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更畅捷地将选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向政府部门反映,为代表议政督政、依法履职提供帮助、打好基础,进一步拉近代表和群众距离、增进代表和群众感情。
三、存在的问题
当前,江津区各街道均在代表之家下面设置了若干代表活动站,均有专门的场地、相关的工作制度,有专人管理,代表每月进站接待选民群众。通过设置人大代表活动站,起到了更好覆盖选民群众,丰富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活动的作用。代表走进代表活动站接待联系选民,收集民情民意,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助推基层治理、维护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人大代表活动站得到不断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代表活动站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活动站设置不够科学规范。一是活动站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部分代表活动站认为活动站的功能就是定点接待选民群众,没有围绕联系群众的方方面面开展活动。还有的将代表活动站接待群众活动等同于“信访接待”,本该通过信访渠道解决的问题也希望通过代表活动站解决,无形中将人大代表活动站和信访接待室同质化,还有的将代表活动站作为社区向街道部门汇报日常事务工作的渠道,社区本可以通过日常工作渠道向街道相关部门汇报工作,无形中却通过人大工委中间进行转达,增加了工作流程和沟通成本。群众对代表活动站的知晓率和认可度不高,对代表活动站的认知有偏差,认为代表活动站是代表的活动室。例如小康代表活动站,该站点设置在小康企业内部,群众知晓率相对较低,接待面窄且相对单一,不能很好发挥活动站联系群众的作用。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数量轻质量。部分地区因人口密集、地域范围大、基层社会治理任务繁重,为了兼顾区域全覆盖、方便不同区域的群众而设置代表活动站,但活动站的管理上却因为精力有限、组织力欠缺,容易出现数量提升而质量难保的现象,建而不“健”,代表联系群众效果差,活动站运转缺乏活力。
(二)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一是代表参与度不够。代表都有各自的工作,而代表履职没有硬性要求,做多做少、做好做差对代表来说都没有关系。部分代表缺乏对代表身份的认识和履职责任感,缺少对深入群众收集民情民意、为民解决急难愁盼的热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二是代表履职能力不够高。人大代表来自不同的行业,履职水平参差不齐,代表因自身水平所限,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对政府工作了解不深,造成部分人大代表不善履职。面对群众提出的诉求,代表容易产生无从下手的情况,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就干脆消极对待,应付了事。三是人大代表活动站工作和人大代表之间存在一定脱节现象。部分代表由于各种因素缺乏到活动站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而活动站无法获得代表的支持,进而产生活动站为了完成上级代表之家交办的任务而脱离代表自行开展活动,活动站和代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互动,出现活动站和代表两张皮的现象。
(三)代表活动站活动形式单一。当前,大多数活动站的功能仅限于“接待选民”功能,活动的具体形式一般都是“代表进驻-等待群众到访”的模式,比较机械而被动。群众找代表的意识不够强,代表开展活动为了接待而接待,存在重接待这个动作、但轻接待为群众解决诉求的现象。代表在活动之前不知道自己当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接待结束即认为完成本次活动动作,活动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在围绕当地发展大局深入调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代表对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不加以调研、分析、归纳、整理,就直接将群众意见作为代表建议报送给人大街道工委,造成所提建议基本情况不够准确深入、存在问题的症结分析把握不准、有效对策措施不够科学的情况,相关职能部门接到建议后无从下手。
(四)代表建议办理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旦群众到代表活动站反映问题,一般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群众对代表活动站期望也较大,总希望诉求能得到解决。另外,人大代表不能直接处理问题,问题从向人大代表反映到相关部门着手解决,需要一定时间。如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长期下来,群众会认为找代表起不到作用,甚至有群众会误认为人大代表推诿塞责、不作为,代表也会对活动站接待选民的实效丧失信心,从而影响代表履职积极性。因此对群众意见问题的收集、提交、解决与反馈程序还需进一步规范,代表反映意见处理反馈的保障约束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切切实实抓好代表建议和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落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四、对策建议
(一)明确活动站定位,优化活动站布局。一是明确建设代表活动站的目的是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为代表履职尽责搭建平台,为人民群众找代表提供渠道。代表走进代表活动站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为群众解决问题、办好事实事,增进代表和群众的感情,做好党和人民的桥梁,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建议将人大代表活动站统一更名为“人大代表联络站”,更显著地展示“联”的含义。二是明确活动站的功能。明确活动站不能仅限于“接待选民”这一单一功能,不能为了联系而联系,要坚持问题导向,在“联”什么、怎么“联”、“联”的效果上下功夫,组织代表宣传宣讲法律法规和工作部署,开展主题调研,就某个问题向群众征集意见建议,开展监督活动,议事协商,组织代表开展履职交流等,真正起到宣传宣讲、收集民情民意、议事协商、学习交流等作用,进一步拓展代表履职空间。三是活动站整体布局合理。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街道下设各个村(社区),体现了对辖区区域的全覆盖,村(社区)的工作职责决定了他们天然有维护公共事务的属性,所以建立代表活动站一定要有公共事务属性的单位来牵头,做到与党工委工作同频共振。结合活动站的功能定位,以及人员管理的有效性,一个街道活动站的划分要重在精,不在量,按照区域全覆盖的原则,以方便代表活动、有利于活动的组织开展、更好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的原则进行科学划分,每个街道的代表活动站在3个以内为最佳。为更好推动活动站工作,在活动站所在社区或单位范围内,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可设置民情联络点,例如5000人以上的小区、万人以上的高校、规上企业等,公布代表联系方式,方便群众随时能找到代表,代表常态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作为活动站力量的补充。活动站的设置要经区人大常委会审定后公布,体现活动站设置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二)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体系。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各类力量。建立村(社区)党委书记和人大代表双站长负责制,村(社区)党委书记和站内选拔一位有履职和管理能力的人大代表担任活动站站长,力求每站都有一名领导干部代表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作为各站工作的领导力量,督促和服务人大代表开展活动。站内人大代表作为履职主体,区域内议事代表相应作为站内人大代表的下级,与人大代表加强联系和汇报工作,辅助人大代表做好代表活动站工作。二是制定代表履职清单。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包括《人大代表活动站工作职责》《人大代表活动站各岗位职责》《人大代表活动站活动制度》等,促进活动站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代表履职实行积分登记考核制,制定代表履职清单,把代表参与活动情况进行量化,明确代表履职任务,制定闭环工作标准,为代表履职提供指引。同时对代表实行一人一档,每位代表一本代表接待群众履职登记簿,同步建立电子台账,记录代表的履职轨迹。三是实施督促约谈制度。区人大常委会要经常了解督促代表活动站活动和代表参与情况,对活动开展较少,效果不够明显的活动站要进行谈话督促,并限期进行整改;对参与活动偏少的代表要适时进行谈话提醒。将代表履职情况作为代表向选民述职的重要内容,接受选民的监督和评议。四是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对代表活动站开展活动情况和人大代表参与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坚持结果导向,不以开展的次数、是否开展为评价标准,而以具体推动相关工作、提出多少建议、闭环处理情况作为评价标准。对工作有亮点、活动有实效的代表活动站以及积极参加活动、推动解决问题的代表,要进行表彰激励,并通报至代表工作单位或所在行业主管部门,作为代表个人工作岗位评优评先、代表所在行业优先被选择的依据。
(三)科学确定活动主题,精心组织代表活动。一是明确活动内容。包括:代表学习培训、宣传宣讲、代表接待群众和走访联系选民、代表参加调研、视察、调解、议事、述职、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等,不仅向群众问需,还要向群众问计、问智,在活动过程中广泛汇民意、聚民智,为党工委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广泛的民意基础。二是活动组织要规范化。活动是代表活动站的生命,活动要常态化,按照每名代表每年至少线下联系群众3次的要求,结合代表实际,按照发挥代表所长的原则,围绕党工委中心工作,聚焦政府工作思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性地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和流程,制定好活动方案送人大街道工委审定后方可开展。三是要结合实际打造不同活动站特色。充分调研结合代表特点和活动站所属社区的普通情况,针对性发挥代表作用。如城市社区可以主要围绕助推物业小区、提升居民居住幸福度开展工作,还房较多的社区可以围绕助推还房小区管理开展工作。活动站还可以联合辖区其他平台联动发挥作用,如社区其他社会治理平台,共同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式人大代表活动站,充分发挥代表知法、懂法、公平、公正的民主优势,主动出击,积极协调,着力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四是活动要注重成效。引导代表不能只看完成接待动作,而是注重履职成果,紧紧围绕提高代表履职意识和能力,发挥代表先锋模范作用,及时转办群众和代表的意见建议并推动问题解决,宣传工作亮点和代表履职典型,探索创新活动的方式方法。各活动站之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联合开展活动,形成共同成果。
(四)聚合力,多方联动推动群众和代表意见建议解决。一是代表活动实行台账制。要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和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建立台账,实行闭环管理销号机制,分级办理,在推动问题解决、跟踪督办上下足功夫,做到解决一件销号一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使代表进站履职活动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让代表和群众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从而真正发挥人大代表活动站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二是加强国家机关与代表活动站的联系。党工委重视、人大指导、政府配合是在设立代表活动站的前提条件,活动站运行应融入街道党工委中心工作中,紧紧围绕街道发展、稳定大局、改善民生等重大事项,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代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向街道党工委反映代表意见建议,为街道重点工作做好服务。街道党工委将代表活动站运行管理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督促街道办事处各岗位加强代表建议意见办理,通过建立街道办事处各岗位与代表活动站固定联系机制,各岗位及时为代表知情知政提供常态化咨询,同时建立代表活动站吹哨-街道各岗位报到机制,各岗位靠前办理代表活动站收集的意见建议,切实将代表活动站平台作为国家机关听取意见的好场所。
参考文献
[1]袁刚:《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6年。
[2]周洪宇:《如何做好人大代表:一个老代表的学习、认识与实践》[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