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关于成立欧阳竟无纪念馆、再续津沙文化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文脉的建议

2024-08-08

关于成立欧阳竟无纪念馆、再续津沙文化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文脉的建议

提议人

所属代表团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第十代表团

区文化旅游委

区委统战部、区社科联、区财政局

 

建议正文

 

关于成立欧阳竟无纪念馆、再续津沙文化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文脉的建议

 

一、津沙文化区是战时重庆陪都文化中心的要素之一

(一)形成背景

1937重庆被定为战时“陪都”国共第二次合作、沦陷区大量文化机构院校迁移安置促使重庆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重庆文化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的文化中心。

江津作为疏散安置区前,全县总人口不足70万人,迁建区形成后,常住与暂住人口总数高峰期达到100万人。大量新增人口来自天南海北,人作为文化的综合载体,其所携带的文化因子,相互撞击、交融,使江津文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面貌。

(二)地域概念

在实施迁建过程中,文化教育类的机构机关进驻江津地域,中心是在江津县城和白沙镇,从而形成津沙文化区。津沙文化的地域概念,是以江津县城和白沙镇为两大中心,不能狭义理解为白沙。津沙文化区的地域概念,有三个组团。一是江津县城组团,包括德感坝与油溪镇;二是白沙镇组团,包括周边的石门和朱沱镇以及李市镇;三是津东南组团,重心在五岔,包括杜市、广兴以及珞璜。

(三)辉煌贡献

寓居津沙文化区的大批学者,在文化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迁建到白沙的国立编译馆和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书籍,在战时几乎占据成都和重庆正式出版物的80%。居住在江津境内的近200名教授、研究专家,在抗战期间的江津,写出了近300部各种专著,可谓是战时中国文化繁荣的奇迹。

二、抗日统战文化是津沙文化区主流

(一)抗日统一战线的大后方

战时重庆作为“陪都”,近郊区江津无可置疑是抗日大后方,津沙文化区是全面抗战的产物,中共在重庆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南方局的工作也蓬勃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出现前所未有的局面。

(二)陈独秀、欧阳竟无是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代表人物

津沙文化区是以文化教育驰名的,抗日文化统一战线是最大亮点接纳栖息、哺育成长了数百名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名人。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五四新文化运动旗手、训诂音韵学家、书法家、诗人陈独秀;二国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欧阳竟无。

陈独秀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中国文字学研究的巨著《小学识字教本》上篇,至今被誉为中国文字学最权威的著作。陈独秀在白沙聚奎中学演讲,分析抗战形势,激励青年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民族作贡献。欧阳竟无在江津公开讲经,把“抗战到底”“保家卫国”“杀鬼子不犯杀戒”等贯穿其中,在全国影响极大。

三、内学院江津蜀院是津沙文化区重要遗迹

(一)位于江津县城组团的抗战文化遗迹

陈独秀石墙院旧居、大西门外陈独秀原墓址、内学院江津蜀院旧居遗址、艾坪山欧阳竟无夫妇合葬墓、国立女子中学遗址、国立果树研究所遗址、中山公园遗址、延年医院遗址、国立武昌艺专遗址、国立九中遗址、国立窑专遗址、国立南京聋哑人学校遗址等。

(二)内学院江津蜀院的迁建及贡献

内学院于1922年在南京成立,发起人有欧阳竟无、章太炎、陈三立等,欧阳竟无任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内学院避寇西迁入蜀。欧阳竟无于1937年11月18日率内学院师生约50人携经版、经书迁至江津,江津县县长黄鹏基饬令施工、安保、粮食供给等行政保障,1938年2月6日,建院于县城东门公园,占地逾百亩,分为东区和西区,院名内学院江津蜀院。1952年,蜀院解散。内学院30年历史,南京15年,江津15年。

江津蜀院在欧阳竟无先生主持下的作为熔铸进入抗日救亡洪流,可谓无愧于时代和历史。蜀院每周定期开放的讲座,是津沙文化规格最高的讲座,许多名人学者前来听讲,近者来自重庆陪都,远者来自成都昆明乃至海外。欧阳竟无在江津蜀院完成的内外学研究成果,集成《欧阳竟无内外学》印行,共30册,是“陪都”抗战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蜀院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欧阳竟无旧居

欧阳竟无蜀院旧居遗迹和墓葬,属于名人遗迹。江津蜀院是民国时期金陵刻经处的唯一延续同时又是欧阳竟无在江津的生活基地,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欧阳竟无旧居,和欧阳竟无墓葬,都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建议成立欧阳竟无纪念馆,推动津沙文化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文旅产业

内学院江津蜀院是全国最早成立、唯一保存完好的佛教专科内学院遗址。所在位置交通十分便利,在我区大力提升江津城市人文品质的时代背景下,于蜀院遗址成立欧阳竟无纪念馆,推动津沙文化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文旅产业,联动津沙文化区“两中心三组团”即江津县城组团、白沙镇组团、津东南组团的文化遗迹,例如陈独秀纪念馆、石佛寺遗址、圣泉寺遗址、白沙镇黑石山遗址、白沙镇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旧址、四川省立重庆女子师范学校遗址•七纪念堂、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第二陆军医院旧址、高洞电站、新运纺织厂旧址、夏公馆、鹤年堂、张爷庙、陈独秀题刻、郭沫若题刻等打造成渝双经济圈“江津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城市文化名片。

五、成立欧阳竟无纪念馆的有利条件

(一)2018年11月已成立江津区欧阳竟无研究会。为了加大力度对欧阳竟无进行研究,充分发掘其价值,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下,在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区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下,江津区欧阳竟无研究会于2018年11月20日正式成立,办公场所暂定于江津蜀院旧址,因区文化馆有大量文物存放于内,未交付使用。

(二)江津蜀院旧址已焕然一新。在区文旅委强有力领导下,蜀院旧址于2023年圆满完成修旧如旧的装饰保护工程,为江津文化传承和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欧阳竟无研究会的学术成果。2020年10月,由钟志德主编的《欧阳竟无研究资料辑存》历时二载,查阅大量史料、收集梳理无不翔实,完成出书。本学术成果计25万字,分别以“人物传略、故里踪迹、南京内院、江津蜀院”四个篇章纵横有序,如实再现欧阳竟无辉煌的一生。依此书所收集梳理的内容,即可凭据其脉络,加大力度对欧阳竟无进行研究,充分发掘其价值,充分利用资源,为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做出贡献。

六、建议

尽快落实江津区欧阳竟无研究会的办公地点,充分发挥研究会的作用,由研究会头联系各部门,推动成立欧阳竟无纪念馆,修葺完善欧阳竟无墓葬。研究会经费来源主要是:会费、社会捐赠、政府资助、核准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利息及其他合法收入。

 

办理简述

 

   A

   津文旅函202443

 

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61建议

复函

 

内学院江津蜀院旧址2023年年底修缮完成,由我委管理运行。我委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方针,已经对内学院江津蜀院的保护和利用做出了初步规划,其中,已有设立临时展厅的相应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临时展览布展工作,充分发挥江津蜀院展览社教功能,我委已着手研究推进欧阳竟无生平事迹的资料收集、整理等相关工作,筹划欧阳竟无生平事迹特别是抗战期间相关历史的展陈内容、布展形式等方面问题。如有需要,我委将与协会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此项工作。

下一步,我委将统筹考虑欧阳竟无墓址保护情况,如确需修缮,将按照文物保护相关流程要求,委托资质单位制作保护修缮或重建方案,报送市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批同意予以实施。

0 人访问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